导读:鸡汤文之所以有市场,正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。曾经我也一度视鸡汤文为治愈良药,生活不顺心情不好就读一篇,然后所有的不如意都简化成了一个问题我不够优秀,仿
鸡汤文之所以有市场,正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。曾经我也一度视鸡汤文为治愈良药,生活不顺心情不好就读一篇,然后所有的不如意都简化成了一个问题——我不够优秀,仿佛只要我努力了,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。
事实上,一个人的优秀往往是相对于某个评价体系而言的,擅长经商的人去从政可能会失败,优秀的学者在商人眼里可能是个书呆子,崇尚细节的人做管理会把自己累死,精通策划的人去做执行可能一塌糊涂。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人的天分就像树苗,习性特质各异,需要的土壤和养分也不同。
鸡汤文的危害就在于,它把人看成是一堆个性和禀赋完全相同的材料,试图用标准化的流程生产出任何想要的产品。试想,如果整天对一个人喊口号和励志,这个人就能脱胎换骨的话,那是不是传销和邪教才能办得到?不可否认,鸡汤文确实有激励人向上的作用,但是很难让人的努力持续下去。热血会凉,鸡汤易冷,能让人一直像打鸡血一样地保持斗志,只可能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。
勤奋对一个人的成功确实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,但明白这一点毫无意义,谁都知道不努力不行,重要的是找到支撑一个人长期保持斗志的原因。原因往往是他找准了自己的坐标,他的全部禀赋和技能都是为这个领域准备的。越擅长的事往往越能做好,得到的正面反馈和激励也就越多,反过来会让他越努力地做这件事。
一般人都以为他在吃苦,其实人家乐在其中。一个驱动力强的人,往往不是因为鸡汤喝得好,也不是因为毅力异于常人,而是因为他开启了“做事—正向反馈—收获快乐—更努力地做事"这个机制。
然而,找准自己的位置,不埋没自己独特的禀赋和才智,既需要有自知的智慧和力量,也需要运气。工地搬砖的农民工中间也不乏聪明者。如果把他们出生的时空环境切换一下,谁能断言他们中间不会产生优秀的诗人、工程师、医生或者政治家?一个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,努力自然能飞得更远,但也要看命运的风把它带往何方。
Copyright © 2001 - 2016 gdwjdkj.com All Right Reserved 黑马情感网 版权所有
备案号 统计代码